安定下來後,接下來,武植就可以開始實施第二個目標了:尋找周桐,尋找助力。經過打聽,他知道禦拳館就在武學附近,離貢院有幾裏地的路程。
翌日巳時,武植一手提溜著早已備好的禮物,一個人朝武學走去。一路隨著人流走馬觀花,半個多時辰後,他走到了武成王廟前,武學就在廟裏。
逡巡四顧,他終於在武成王廟側牆外,一片榆柳掩映中找到了一個院落,門楣上正寫著“禦拳館”三個鎏金大字,字是北宋前朝仁宗皇帝所題。
禦拳館開館之初衷,是作為培養軍中將領而設的半官方的武館,旨在提高軍中將官的武藝,強化軍隊的力量。可大宋朝是重文輕武,以文官治國,以文壓武,武官在大宋朝沒有什麽地位,漸漸的,禦拳館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吸引力,平時除了一些低級軍官和一些寒門學子來學武之外,高官貴胄的子弟是不會來練武的,所以平日裏在館裏習武練拳的人不是很多。作為禦拳館館主,兼任禁軍總教頭的周桐,也不過是個從八品的虛銜武官,並沒有實權,平日裏根本調動不了一兵一卒。
武植來到禦拳館前,隻見院門半開,門檻上正耷拉坐著一個年輕小吏,懨懨欲睡。拳館裏麵正傳來一陣呼喝拍打聲,甚為雄壯有力。
“這位小兄弟,請問周桐周師傅在嗎?”武植趨步上前,微笑著向小吏問道。
“在,在,我們館主在!”小吏被武植的問話驚醒過來,抬頭看到一個大哥哥正杵在身前,麵色和善,而且英武不凡,以為他是來學拳的,忙不迭的應道,然後機靈的領著武植跨進院門。
畢竟是皇家禦拳館,院內甚為寬大,卻極為簡樸,數十間房分列四周,庭院正中有一塊約十來丈寬十多丈長的操練場,操練場四周擺列著好些兵器架,架上插滿了弓箭、刀槍、劍戟、棍棒,旁邊正三三兩兩的有一些人或在拉弓挽箭,或在耍刀弄棒,甚是熱鬧;場地正中還有十多個人圍成半圈,正在觀看兩個人對打,時不時的連聲叫好。這兩人你來我往,一招一式頗有章法,還有一個半百老者正在旁邊觀看,撫須凝神,時不時的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