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三十一章 京城團聚

數天後,武植定製的酒瓶終於燒製成功,出窯了。

他跟著報信的夥計來到吳家彩瓷作坊,坊主吳剛迎著他走近瓷窯,隻見窯門前一溜擺放著一排排的瓷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眾燒瓷師傅正圍在旁邊饒有興致地指指點點,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奇特漂亮的瓷瓶,好奇心四起。

武植認真地從頭到尾檢查了一般,發現燒製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雖然也有一些殘次品,但基本上都能照著他設計的樣式燒製出來,高低大小基本一致,顏色圖案也基本一致,瓷體晶瑩澄亮,手感光滑細膩,字體清晰有韻,瓶蓋套上也正合適,密封嚴實。

拿在手裏,武植有一種手捧藝術品的感覺。他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高大上的感覺!

武植心中頗為滿意,經過挑揀,從中選出了五百九十二套,“狀元醇”的酒瓶有三百九十套,“狀元郎”的酒瓶有二百零二套,他也不計較,直接按照六百套的價錢結算給坊主。吳剛見他爽利,直接拍板說以後合作他可以讓利二十文,每套隻收一百八十文即可。然後吩咐作坊夥計小心包裝好,輕輕裝上牛車,連人帶貨一起送回武植家中。

武植接著找來漏鬥、量杯和蜂蠟,開始進行裝瓶。他和小娥一起動手操作,裝好瓶後,蓋上瓶蓋,武植用加熱融化的蜂蠟一一進行彌封,使之不漏氣。操作完畢,五十度的“狀元郎”酒裝滿了二百零二瓶,三十八度的“狀元醇”酒裝滿了三百九十瓶,每瓶都是一斤裝,即六百六十一克左右,比後世的一斤,量要多些。

事情還沒有做完,這些酒瓶還需要進行包裝,武植連夜設計了一套包裝盒:用軟木做成內徑比酒瓶稍大點剛好能輕鬆放置酒瓶的四方形盒體,盒底用軟綢布墊著,盒頂有嵌入式蓋子蓋著,左右兩邊中間穿小洞,分別插入木質插銷固定蓋子,蓋子中間打個比食指大的孔,可以用手指穿進孔裏輕鬆提起蓋子,盒體兩側邊緣對側穿孔,分別係上兩根紅麻繩,以致能提起整個盒子;盒體木板內外都打磨光滑不紮手,然後在盒體外麵前後兩麵都分別刻上“狀元醇酒”或者“狀元郎酒”四個行楷字,字體也均打磨光滑,塗上金色彩漆即可,盒體上沿對穿,分別係上一根金色綢帶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