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第三點是什麽?
盡管楊蕭說的一點不錯,可此時李世民卻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
楊蕭本是一介巨賈,怎麽對全局行軍線路看得如此精準?
他的這番見解竟與常年跟隨父親行軍的自己一模一樣。
難道他天生就善於此?
還是,他還有另一重身份是自己不知道的?
又或者,他趁行商之際,走南闖北聽得多了,見得多了,加之又比一般人聰敏。
所以方才能有這般見解?
無數的疑問在李世民心中難以解開,他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
“世民兄?世民兄?”楊蕭見他一直沒有說話,便忙喊了一聲。
被他這一喊,李世民才回過神,看來自己要考教考教他,說著這番話的依據了。
看他是真有真才實學,還是紙上談兵。
想到這兒,李世民笑了笑:
“先生一番言論令世民豁然開朗,不知先生可否說的再詳細些,這番結論可有依據?”
他想試試楊蕭是真有實學還是偶爾猜到的。
楊蕭聰慧過人,自然聽得明白他話中之意。
他這是想讓自己說出這番結論的依據。
楊蕭點了點頭,再次看向了那張行軍圖:
“首先,唐公,此次舉兵,其實並非臨時起意。”
“早在之前,楊廣多次為難與唐公,想必唐公也曾多次有過起義的想法。”
“並早已募集過精兵數萬人。”
“況且,剛剛也說了,唐公在晉陽聲望頗高,又有根基。”
“所以快速收服晉陽周邊地區勢力,該是輕而易舉,並非難事。”
聽到這兒,李世民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果然有理有據。”
可隨後,李世民便又問了個問題:“可關中是隋朝的根基,也是楊廣最為穩固的後防線。”
“雖然,楊廣已死,我們也可打著匡扶大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