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聯姻
很有可能李淵早就有所籌謀,李世民今日來此,一是想談一談自己的口風。
這其二嘛,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小問題,想問一問自己化解之策。
就比如時下的是否能避免劉文靜出使突厥一事。
看來,事情確實是這樣:
劉文靜即便比李世民更有先見之明。
也定不會傻到,如此積極地跑去跟李淵說什麽,“與突厥稱臣換去支持”這樣愚蠢的話
或許,大概率是李淵自己想出來的辦法,卻為了遮掩,想從他人之口說出來。
這麽想就說得通了。
畢竟這種屈辱·之事,終究不好讓開國皇帝去背鍋,更何況,唐朝史官也有改史書的習慣。
怪不得楊蕭來了這裏就發現一些人和事都跟曆史有些出入。
但不管是李淵建議的也好,還是劉文靜建議的也好。
劉文靜定是知道詳細的李淵對突厥卑躬屈膝的過程和內容是肯定的。
而且,滿朝文武中唯他一人知曉
從李淵的角度來想,當然希望劉文靜小心謹慎,把和突厥交易的事瞞到死。
但從劉文靜被告發一事上,不僅李淵,大家都能看出:
劉文靜是個大嘴巴,且保密意識欠缺。
重要的是,當時的劉文靜已經“出言怨望”。
這個埋怨不僅僅是對裴寂,也有對李淵,心懷不滿。
再加上他還是個大嘴巴,李淵自然不太不放心了。
若是將他貶官?他要是在地方上胡說八道怎麽辦?
說別的不要緊,要是亂說突厥的事,李淵就頭疼了。
所以,李淵幹脆就借劉文靜犯事的機會把他殺掉。
雖然是開國之初,但天下未平,這個時候殺功臣影響不好,可李淵卻顧不得那麽多了。
可見,他有多在意這件事。
況且,和突厥勾結一事,朝廷中或許還有不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