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破案現場:一線刑警偵查實錄

“空中飛人”

轉眼到了2016年的3月。已是江東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的夏琳,作為全國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專家組教員,輾轉於吉林、山東等六省12地的公安機關授業解惑剛回來,就被寧波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葉元傑召到辦公室。

寒暄了幾句後,葉元傑遞給他一個文件夾。

“今年以來陸續接到報案,有人利用各種名義,大肆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氣焰囂張,被害人數眾多,必須組織專班,狠狠打擊。”

夏琳迅速瀏覽完報案材料,皺了下眉頭:“這個犯罪團夥在詐騙目標的選擇上,不同於以前的案子。以往都是通過網絡電話隨機撥號,像撞大運。可從這些報案的情況看,犯罪嫌疑人針對不同的對象,量身定製了詐騙方案,以各種謊言實施詐騙。看來,被害人的身份信息應該事先已被犯罪團夥竊取。”

“互聯網運用越普及,網絡犯罪的可乘之機就越多,這種用事先編好的腳本實施的精確詐騙,更具欺騙性,危害性也更大。”葉元傑問夏琳有什麽想法。

夏琳略微思忖了一下,說:“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麵同時開展工作。一是綜合梳理報案線索,循線打掉這個詐騙團夥。二是要堵住源頭,有必要開展一次針對竊取公民身份信息違法犯罪的專項打擊行動。”

葉元傑讚許地點了下頭:“堵源頭的事,支隊已有考慮。你的任務就是立即研判、串並這一係列詐騙案,摸清組織架構、作案手段,打深!打透!”

自從成功偵破了“10·11”大案,夏琳已聲名遠揚。但他越發低調,並始終有一種“饑餓感”。已有的經驗往往是“負資產”,因為犯罪團夥的手法在不斷利用高科技推陳出新。

夏琳潛心於電信網絡的數字迷宮,努力摸索著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戰中學,學中戰,認真研究各類技戰法,先後開發出多種作戰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