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單身一人的淩同喜絕對沒想到,手機搖一搖,竟搖到了十六年前的女同學。
淩同喜是東山鎮東河村人。東河村位於三岩山山脈東部的山腳下,離縣城有二十多裏路,在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很貧窮的村莊。淩同喜父母南下到一沿海城市打工,開始把他留在家裏由奶奶帶養,讀初二第二學期時才把他帶到身邊,托人幫忙,進入當地一所招錄部分民工子女的中學讀書。
那時淩同喜15歲,身高已有一米七多,雖然生長在農村,卻頗有少年的帥氣,尤其是一笑起來,白白淨淨的臉上,一對不深不淺的小酒窩,兩排整齊雪白的牙齒,很可愛。他的學習成績比較好,處事老實低調,為人卻熱情友好,很快就與班裏同學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淩同喜插班入校不久,每每上課時,靈感告訴他,有一雙眼睛不時地看著他。那目光來自鄰座的一個長辮女孩。女孩叫勞秀豔,梳著兩條長長的辮子,長得很漂亮,被同學們稱作班花。淩同喜有時也大著膽子,微微轉頭,側目瞥上鄰座一眼,每次總能與她那充滿熱情和溫情的目光相遇。他總是忙轉回頭,不敢再看,也不好意思與她說話。
可能是少女情竇開得早,也可能是被淩同喜的帥氣外表、良好性格所吸引,勞秀豔對他很有好感,有事無事常找理由接近他,不時向他借支筆借本書,問個題目探討篇課文,有時還偷偷塞給他一些好吃的零食。他不要,她就非要給他不可。而淩同喜初來乍到,又生性老實、情竇未開,隻是對女孩心存感激,有求必應,並沒有更多的想法。
清明節後的一個周六,淩同喜一早約了兩個同學到郊區的水庫去釣魚。他們來到水庫大壩上,遠遠看到北麵的山坡上盛開著一大片杜鵑花,當即決定先去踏青賞花。
他們走近時,隻見滿山的杜鵑花,在春天早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葉子青翠欲滴,花朵火紅綻放,景色十分美麗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