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福臨坐在馬上,王觀為她牽著馬,一路往有炊煙的方向走。
盡管肚子餓得咕咕作響,王觀依然咬牙堅持著。
司馬福臨心疼地問道:“表哥,你不餓嗎?”
王觀澹然說道:“沒事的,偶爾辟穀一段時間,有助於神識清明。”
王氏是道教世家,向來篤信玄修,有癡迷的弟子,經常獨身去山裏打坐修煉,兩天餓三頓那是經常事。
不說別的,抗餓能力那是一頂一的好。
司馬福臨眼眸之中柔情似水,說道:“你要是累了就換我下去,我給你牽馬。”
王觀拍了拍大宛馬的頭,說道:“我累不累倒不打緊,馬兒要是餓得不想走動了,那才是真的麻煩。隻給它吃了些野草,恐怕是不頂飽的,”
跟這倆人折騰了一天,大宛馬已經又餓又累,還把這倆人挖的那一堆野草給吃了,鬧得肚子不是很舒服,難受得直呲牙玩。
王觀並不通馬性,但是常年修道,他與小動物的親和力一直不低,簡單知道坐騎當前的狀態還是能做得到的。
再用不了幾步,這馬兒就該罷工了。
可正當王觀即將技窮之時,忽然聽到遠處的炊煙方向傳來歌謠:“束發讀詩書,修德兼修身~”
“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
王觀歎道:“好清朗的歌聲,既有隱逸之情,又有報國之誌,前麵定是一處好人家!”
說著,王觀拍了拍大宛馬的頭,安慰道:“好馬兒,再堅持堅持,等到前麵有了人家,我給你買些上好的草料吃。”
就這樣,一路給司馬福臨和大宛馬打著氣,王觀堅持走到了歌聲傳來的地方。
和桃花源記描述的一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王觀感歎道:“沒成想洛陽城外竟還有這樣一處神仙所在,全不像北地那些被戰爭摧殘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