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以來,雖然安撫住了洛陽百姓,但天狗噬日的警示,總要找出一個源頭因果才是,否則的話,眾說紛紜,那是會很有可能,落在在場的極為重臣頭上的。
要知道,按照慣例,一旦出現了上天示警的災變,首先大家會想到讓天子檢討自己。但即便有錯,那也不能隨意換個人做皇帝的,那麽隻有諉過與重臣身上,誰在朝廷的分量足夠呢?當然是最有名望的三公重臣了。
而三公的司徒,司空,司馬如今分成了太尉和大將軍兩個職位。雖然司空不在,但有著司徒和太尉軍一級大將軍在,還有著一個協理陰陽衝和的太常,九卿之一在。怎麽還不得尋出一個替罪羊來?
所以,在張讓帶著趙忠出去布置安排賑濟一事之後,天子一提起這個事情,就又出現了冷場。
太常劉焉到是不放在心上,他是宗室,不做太常,外放出去,做一任地方官,倒是比在洛陽逍遙許多。
但除了他以外的其餘幾個重臣,可就有些坐蠟了。
大將軍何進自不必說,絕對不想放棄如今的職位,而且,就是要找到軍方這裏,還有著一位太尉在呢。所以,他倒是站在那裏,不開口,也不看任何人,閉目養神,等待著結果。
至於楊烈,雖然秩比兩千石,也能站在朝堂之上,但是不但比不得九卿之一的太常劉焉,當然就更比不過俸祿萬石的三公他們了。所以,也站在那裏,老神在在,不開口也不亂看,免得被人誤會自己有什麽傾向。
而在場的太尉楊彪以及司徒袁逢,可就有些難受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三公就是天然的為天子擋災的存在,但要是讓自己開口,自告奮勇,那也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雖說這個時候站出來,天子絕對不會忘記替他分憂的人,但是,要知道,人走茶涼。本就就要開始的州牧代替刺史,可就要開始了。家族中有著許多人正虎視眈眈的盯著天下十三州,十三位位在郡守之上的那個高位呢,你居然為了給天子頂缸,站出來辭職了?就你是忠臣,把家族放在哪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