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人的入侵,讓沿路的南秦百姓早已逃散,或者在北齊人的刀劍下悲慘死去。
北齊大軍毫不停留的直奔四平縣城,直到在一座橋的前方停了下來。
這座橋不算長,它架在一座小河上。
因為修的簡陋,所以這座橋被稱為“便橋”。
小河不算寬,比一箭之地寬了些,是大江的小支流。
由於地勢的原因,這條小河的水流湍急,想要過河隻能走便橋這一條路。
在小河對岸,一支為數不多的南秦軍隊守在那邊。
微微的和風中,南秦軍隊的黑紅旗幟迎風飄揚。
蘇山皺著眉頭,在遠處眺望著便橋這邊的虛實。
橋麵上設置了一些障礙,人可以通過,但如果戰馬衝鋒,肯定會受到嚴重阻礙。
尤其是橋頭附近的那些×字形的拒馬,如果策馬衝鋒,很容易被拒馬樁紮死。
南秦人在橋上設置了胸牆、鹿角等防禦設施,看樣子是打算死守便橋了。
蘇山向傳令兵說了幾句,便有一支數百人的北齊士兵朝便橋衝了過去。
為首的北齊牙將陸海勇猛善戰,但性格彪悍魯莽。
陸海毫無花哨,帶著披甲步卒直接朝便橋南岸衝了過來。
站在拒馬樁後麵的明嶽等人嚴陣以待。
守在便橋這裏的,是小郡主帶來的武者,還有四平縣城的一部分守軍。
四平縣城的駐軍沒打過仗,看到北齊大軍殺過來,很多人已經嚇得瑟瑟發抖說不出話了。
所以守在橋上的,是明嶽和一些太子府的侍衛。
少年的表情很淡定,對蜂擁而來的北齊人仿佛視而不見。
但明嶽的心裏其實也頗為緊張。
同等兵力下的廝殺,武者對付普通士兵,自然是砍瓜切菜一樣容易。
但如果是敵人的數量眾多呢?
在交戰的時候,如果敵人數量太多,無數長槍朝著自己亂刺,就算明嶽有三頭六臂也打不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