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坊正式開始籌備,幾個紈絝子弟回家之後把燒酒給各自的老子一送,第二日一個個頭痛欲裂的老家夥全部掏出錢來決定入股。
宋文帶著一個高衙內的管家帶著一百貫和萍娘仔細談了半日然後簽了一份協議,最後趙慎言和宋文來到衙門登記造冊留了文書交了商稅,這四海酒坊就算是初步成立了。
關於酒坊命名一事,宋文和萍娘爭吵了許久,最後否定了宋文的二鍋頭酒廠和燒刀子酒廠、還否定了萍娘的雪花燒……最後在一片吵鬧聲中定下了四海酒坊這個名字。
美中不足就是宋文還是奴籍,沒資格做東主,便把四海酒坊劃在了趙慎言的名下。
離著瓦子街區三條巷子,一個胡同口梧桐樹底下有一間不算大的門麵,但門麵後麵則有一個大院子。按理說做生意不算是個好地方,可宋文看中了後麵的院落就攛掇著萍娘花了二百四十貫給買了下來。
宋文拉著林衝和李燕占了三成的股,剩下的六家均分。其實各家各戶都不怎麽在乎在百多貫銅錢,捧場湊熱鬧的成分居多,還有就是能優先采買這剛剛麵世的烈酒來撐麵子。
外城的破宅子肯定不能再用了,李燕大搖大擺的跟著高衙內的管家去衙門托關係落了戶籍依舊叫李燕,高衙內做夢也沒想到……宰了自己義兄和自己老爹作對的家夥居然搖身一變、成了自己的生意合作夥伴!
萍娘則是在試圖拉近幾家將門後裔的關係,想著給自己沒用的夫君搭個舞台提供點機會,還有就是和幾個敢和高俅作對的將門武勳世家拉拉近乎。
高衙內則是單純的想要美酒,還有就是暗暗惦記那個武藝高強貌美如花的萍娘……這小忘巴蛋現在已經顯露出最惡劣下三濫紈絝的資質了。
宋文則和萍娘租賃了外城的一座偏僻大院,裏麵住著李燕林衝還有兩套宋文千辛萬苦改進過的蒸酒器。但每日最多也就能出產十壇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