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多重隨身大佬,老朱求我登基

奸臣的材料

張忠的名字叫“張忠臣”,是個漢人,據說他父親是著名詩人。張忠本身有些經濟頭腦,卻又不喜歡讀書科考,在仕途上沒有建樹,於是就跑到北邊做買賣,賺取差價。

張忠這種人,其實挺適合做奸臣。

至少朱元璋是這樣認為地,曆史上張忠靠著“賄賂”,在東南沿海地區興風作浪、橫征暴斂,致使海盜越來越猖獗、百姓怨言極深。

當然他不會去禍害普通民眾,而是專門針對官府和豪紳富戶,收受錢財、欺男霸女。不過在大明各州郡,張忠都不怎麽敢惹,畢竟他的根基不穩。

而且張忠也是個孝順地人。

他曾勸諫父母,要尊重先人。但他父母不聽,張忠就隻好改變了策略。張忠先是給父母送銀子,然後又去鄉村收買婦孺,鼓動她們編纂《漢史》《漢律》,編撰好了之後、就散布謠言。

張忠的名聲臭不可聞,後世的曆史上也留下了濃厚的筆墨。

而張忠在曆史中的評價很高——仁義寬宏、忠厚老實,不貪戀權貴,有勇有謀。

這些詞匯都不是誇張,張忠地性格確實是如此,但他的忠誠、並非純粹意義上的正直,更類似於某種投機精神和利己的欲望。

他不僅僅是在搞小聰明,也在為自己找退路。張忠這次選擇歸附朱元璋,一方麵是朱元璋給了他升職的希望;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張忠覺得自己跟錯了主子,隻能再賭一把。

張忠是個很務實的人,以前也是做買賣的。他的經驗足夠豐富,不缺乏判斷能力,而且懂得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不管是誰掌權,對張忠來說都沒有區別,他隻要繼續做生意。如果他的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撈到更好的官職。

他現在是戶部左侍郎兼戶部尚書。這個職位不算太低,但是沒什麽油水。他是個商人,在朝中沒什麽人脈關係。這次他能當上左侍郎,一來是因為他是皇帝的嶽丈,二來是吏部右侍郎王瑛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