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會議室裏,已經沉寂良久。
吳組長作為地熱能小組組長,挑起重擔,率先站起發言:
“在未來的地下城市生活中,能源的來源絕對不能單一。這個道理非常簡單,誰都能明白。比如說地熱能,我們就不能對它抱有太大的希望。隻是在當前階段,地熱能十分充足,我們才考慮進行利用。”
吳組長的發言讓眾人紛紛點頭。
淺顯的道理也往往最實用,眾人根本沒理由反對。
“如果擔心地熱能不夠持久,可以考慮風能發電,或者光能發電,這兩種能源不光取材方便,而且開發的時間更長,我們更有把握。”
一個戴眼鏡的男子舉手發言,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讚同。
“各位覺得光能轉換機的極限效率有多高?”
寧橋的問題,讓所有人臉上的微微笑意瞬間凝固。
眾人隨即麵麵相覷,不知道寧橋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光能轉換效率,大概是在47.1%。曾經有專家預言,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效率不會超過50%,這是整個人類科技發展的瓶頸。”
電能組孟組長起身,很果斷的回答道。
“這和我們預想的效率差距太大,如果按照這種水平,估計我們大國的一半麵積都需要鋪上太陽能板。隻有那樣,生產的電能才能足夠地下城市的使用。”
寧橋一邊在台上踱步,一邊回應。
眾人的臉色再次發生變化,所有人臉上的血色都少了幾分。
幾個見多識廣的組長也皺起眉頭。
數據中明明已經提到,47.1%的轉換效率已經是世界最高。
如果這都不行,那他們該怎麽辦?
大國的出路,又在哪裏?
“曾經在幹旱少雨的塔幕吉國,他們投入過巨量的資金,想著能夠研發更高效率的光能轉換機。後來因為技術原因,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