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其他幾位士子的詩都不如孔偀。
詩會的主持人開始急了,這麽多年還沒出現過這種情況。
難不成讓一個女子拔得頭籌,這說出去可不太好聽。
“還有士子願意上來寫詩麽?”
孔同甫聞言,看了一眼路小風。
“鄒兄,上去寫一首不,魁首可是能和瀟湘館的頭牌共度春宵啊。”
“你那麽想去見那頭牌的話,不如你自己上去寫咯。”
“我若有那個文采的話,肯定得上啊,可這不是水平不行麽。”
“你要想去的話,不如我給你說一首,你上去寫。”
路小風想了一下,雖然自己不想上,不過讓孔同輔上去,給孔偀找些麻煩倒也可以。
想到這裏,路小風附在孔同輔的耳旁,輕聲說了起來。
孔同甫聽到路小風的詩,也自信地走向主持台前。
“諸位文采竟都不如我們孔家一個庶女,既然沒人來寫,那就由我來寫上一首了。”
台下諸位士子,有些不認識孔同甫的也開始打聽起他的來路,聽到是孔家的嫡子,也來了興趣,想看看這位嫡子的文采如何。
“好,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孔公子的詩。”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塚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唐·白居易)
“此詩寫得倒是不錯,但不像是一個年輕士子所能寫出的,倒像是一位經曆戰爭後的將士所寫。”
“此時雖可為上品,但太過悲傷了。”
“既然如此,我還有一首。”
說完,孔同輔又寫下了,路小風和他說的第二首詩。
“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楊柳先飛絮,梧桐續放花。鴽聲知化鼠,虹影指天涯。已識風雲意,寧愁雨穀賒。”(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唐代·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