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在瀟湘館內,就沒那麽平靜了。
絲絲姑涼,雖然很喜歡孔同甫作的詩,但看著眼前一臉壞笑的人,她怎麽也沒辦法將這人和做詩之人聯係到一起。
“孔公子以前經常來聽曲兒麽?我怎麽頭次見到你。”
路小風的借用的詩是柳永的,而柳永則是常年流連於風月場中。
他的詞中寫出了一個書生尋訪著一條條街市陌巷,流連於那秦樓楚館、勾欄瓦肆。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個世間絕美的女子。
而孔同甫此時的表現好像一個沒見過美女的豬哥一般。
讓絲絲姑涼完全找不到詩詞中的那種感覺。
“不怎麽聽曲兒,這還是頭一次來。”
孔同甫也沒有聽懂絲絲姑涼話裏的意思,這麽一句就讓絲絲涼了心。
她猜到了這位孔公子的人,不是他自己所作,而是從別人處借鑒而來。
不過她還是不確信,又想到了一個主意。
“孔公子,不如咱們玩個遊戲,我說詩的上句,你答出詩的下句。”
“好,好。”
絲絲姑涼一連問了十首詩,但是孔同甫隻答上來了三四首,這下她終於確信了自己的想法。
孔同甫也知道自己的表現不好,於是又搬出了,路小風之前給他準備的第三首清明詩。
“絲絲姑涼,你聽我這一首。”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淒然。野雲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湖寺清明夜遣懷》李群玉)
“是寫清明的詩麽?”
“正是。”
“此時為何又要說清明的詩呢?”
孔同甫一時不知道怎麽回答,片晌之後,他才解釋道。
“作詩是要有靈感的,而我的靈感剛好在清明詩會的時候用盡了,詩會上,我作了兩首,還有這一首已經作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