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說到做到,凡是趙國文道出戰,他便在一旁出謀劃策,對對子也好,詩詞歌賦也罷,趙無極一樣不落下。
這導致燕國文道除了丹青和書法這種不能代勞的以外,幾乎全軍覆沒。
而這一幕甚至驚動了站台總舵上的一眾儒學大儒們。
“此子詩詞一道堪稱一絕,隱有蓋壓同代的架勢!”
“何止是同代,就連老夫也自歎不如,真期待他與詩仙一較高下。”
一名出自齊國的大儒冷哼一聲:“此子性格乖張,哪有詩仙的風度,這般無恥簡直丟盡了讀書人的臉麵。”
楚國的大儒撫須輕笑:“趙國乃是文道荒漠,能走出這樣一個大才,著實難能可貴,更何況他還是未來的趙國之主,想必趙國在他的帶領下必定能更上一層樓!”
“就憑他?自古以來帝王者無不是堂堂正正以王道壓服四方,詩詞好不代表能治國,老夫料定此子經義治國之論絕對差強人意!”
然而這大儒話音剛落,燕國一方便有一名年輕的士大夫打扮的人站了出來。
“趙國太子,我來說經義治國之理,有本事你再幫人答出來!”
說著便踏前一步:“燕國挑戰魏國,治國經義!”
蘭芷微微抬眸看向趙無極,她也想看看這位精通詩詞歌賦對對子的太子究竟還有沒有本事。
魏國一方派人出戰,但那人也清楚,對方是遠近聞名謀士,甚至年僅二十六歲就被燕皇拜為士大夫,這樣的人物對於治國之道自然有別樣的見解。
隻見那人開口道:“夫開天辟地以來,天授君權,君於廟堂下統文武百官,統帥萬民,君權強則國強,君權弱則國弱呼?”
這是辯論題,那魏國文士鼓起勇氣回道:“自然是君權強則國強,一國之君就如那檜木之幹,軀幹粗壯,枝葉方可繁茂,是故君權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