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華走丟的那天,五叔他們在一家王姓人家裏唱堂會。
堂會,即堂會戲,指私人出錢,邀請戲曲演員於年節或喜壽日在私宅、飯莊或會館為自家作的專場演出。堂會戲盛行於清末民初,以北平、天津和上海等大城市尤甚。堂會戲上的劇種很多,北京人唱京劇,蘇滬人喜昆曲、越劇,華北東北流行評劇,而西北人獨愛秦腔戲。
秦腔,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盛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堪稱中國戲曲之祖。他雄壯、剛健、豪邁又渾沉,它浸透著西北人血液裏的悲壯與蒼涼,是西北這片廣袤焦土上的一朵芳華,是西北人須臾離不開的精神食糧。
蘭州作為西北重鎮,是秦腔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清乾隆時期,就有秦腔專業演出社班。蘭州人愛秦腔,更愛秦腔演員。他們率先將戲曲演員稱為“傑”,並將“金城四絕”中的“兩絕”都給了秦腔演員,即“富保子(耿忠義)的淨生、八娃子(史月卿)的旦”。
與陝西秦腔相比,蘭州秦腔注重表演技巧的運用,行當上側重於須生與花臉藝術的展現,但因地方方言的影響,在唱腔上略遜一些。五嬸洽好在這一方麵功夫了得,因此深得戲迷的喜愛和推崇,常常被請去唱堂會。
請他們的王家是當地一個富戶,兩個兒子一個從政一個經商,從政的位高權重,經商的生意興隆,還有三個女兒也各自嫁入望門,令人眼灼。那天正當老爺子七十大壽,親朋故舊來了一大堆,於是就請了他們來熱鬧一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有錢人請演員來家裏唱堂會已經開始流行。五叔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商機,迅速改變經營策略,將劇團業務拓展至這一領域。
對於這些五嬸根本不懂,她也不想去懂。隻要能給她唱戲的機會,讓她登台演出,她才不管在哪兒演,為誰演。他們是下午去的,小芳華自然跟著,這時她已經過了四歲的生日,並不需要太多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