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魏貴婿

第六十二章 開考(1)

千呼萬喚始出來,萬眾矚目的院試,終於拉開帷幕。

其實以杭州為首的一些府縣,在兩浙路學政的主持下,開始首期院試算起,其他府縣的學子,就早早地做著準備。

院試與鄉試最大的不同。

前者是由地方學政主持召開,明確院試的相應事宜後,就分批進行考試。

中第者會授相應功名,或進府學、縣學深造,或進國子監深造,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不過能進國子監的概率,很低。

後者是由朝廷選派官員召開,明確鄉試的相應事宜後,就會在各路省城開考。

符合條件的學子,要在原籍所在省城,參加召開的鄉試。

大魏的科舉考試,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是一環套著一環的。

每一階段的考試,不管是考試的難度,亦或是考試的群體,再或是考試的森嚴,都是層層遞增的。

前麵的如果說沒有考中,就別去想後麵的。

涉及到國朝簡拔人才的大事,大魏明確有完善的製度框架,在什麽時期,進行哪一階段的考試,都是有章法和定數的。

不是誰都能輕易去擅改的。

大魏的讀書人群體,心裏都覺得院試,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想在科舉中金榜題名,就要盡快考過院試,授予相應的功名。

倘若年紀大了,就算是考過院試,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代表你在科舉一路上,沒有太多的潛力。

“今年召開的院試,參加的學子明顯又增加不少,看來這屆院試的競爭,要比往屆都大不少啊。”

“是啊,能夠院試中第者,就能授予生員功名,享受一定特權,無論是誰,都想擠破頭中第啊。”

“也不知道這些學子之中,誰能夠在今年的院試中第。”

“這個還真說不好,畢竟院試的難度在這擺著呢,不像縣試和府試那般簡單些,不到發榜之時,誰都說不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