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見也好,偏見也罷,其實蕭景雲並不是很在意,就算他考慮的再多,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
人性本就如此。
倘若過於在意虛名,凡事都想論及對與錯,那對蕭景雲而言,並非是什麽好事。
院試中第、位列榜首的風波,還在持續的發酵,對待這一情況,蕭景雲采取的態度,就是冷處理。
“姑爺,您都院試中第了,為何還像先前那般辛勞?”
嬋兒捧著茶盞,走上前,麵露關切道:“您這幾日,去麒麟書院進修,都是很晚才回來。”
“學海無涯啊,不進則退。”
蕭景雲笑道:“院試中第又如何?這並非是我能鬆懈的理由吧,畢竟之後還要鄉試,倘若鄉試能夠中舉,還要麵對會試。
鄉試、會試、殿試,可不像縣試、府試、院試那般簡單,需要學的更多,麵臨的競爭壓力更大。
想要金榜題名,就不能有一日鬆懈,畢竟與你同期的讀書人,真實水準怎樣,唯有到考試後放榜時才能知曉。”
“姑爺想的真遠。”
嬋兒唏噓道:“奴婢想著,姑爺能夠院試中第,就能稍稍放鬆些,畢竟參加鄉試,要等到明年。”
“不能放鬆啊。”
蕭景雲感慨道:“鄉試和會試,皆是三年舉辦一次,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八月,就要舉辦鄉試。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確保到明年八月,參加鄉試能夠中舉,這樣就能參加來年三月的會試。
一場秋闈。
一場春闈。
不知會麵對多少競爭,敢有任何鬆懈,就要繼續等待三年,真要那般的話,今後的壓力隻會更大。”
科舉是有時間成本的。
特別是對蕭景雲來講,想通過科舉金榜題名,實現自身的逆天改命,他就不能有絲毫鬆懈。
一次不中。
兩次不中。
這耽擱下來的時間,就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