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霍亂時期的案情

第38章 交通肇事案

第38章交通肇事案

十五年前,沈芳芳受重傷,高愛蓮永遠離開了人世。

高愛蓮是著名作家,又是貓城南方特區報的編輯、記者和經濟部主任,因此案件驚動了高層,專案組很快成立。勞餮是專案組成員,張鑫是常務副組長。

專案組成員在起初二十天的調查走訪中,每一條線索都不一而終,一個個偵查員都灰心喪氣,壓力山大。壓力更大的當然是張鑫——他立過軍令狀,六十天內找出真凶。

每一次的案情會上,勞餮雖然發言不多,但在案發的三天時間內就提出過這麽一個思路:

高愛蓮被害時的四個月前,出過一次車禍,雙腿殘疾,下身癱瘓,從此行動不便。高愛蓮既沒有駕車,也沒有橫穿馬路,而是在下班途中的人行道上,被一輛小車撞傷,而且,故意撞傷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有目擊證人。

有人要她的命。

窮凶極惡的家夥,在車禍未得逞後,再一次犯案,這不是沒有可能。因此,偵查重點應該放在尋找以前的肇事司機和肇事車輛上。

但當時幾乎所有的觀點,包括專案組實際負責人張鑫都認為:高愛蓮家地處老式建築的一樓,小區沒有圍牆,隨便什麽人都可以進進出出。從發案現場勘探發現,歹徒有三個之多,而且不僅僅是殺人,還搶走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和銀行卡。貓城又是特區,流動人口處全國之最,明顯是流竄作案,而且作案犯絕對是慣犯。

可是,幾乎用盡了所有的警力在七天、十天、十五天、二十天的時間裏,也沒有找到真正的流竄犯,反而把警隊搞得人人疲憊不堪。

就在這樣一種境況下,也在這樣一種壓力下,張鑫同意了勞餮開出過的“藥方”,並派了一個實習生給他當助手,但同時又顧忌臉麵,也為了失敗後有個退路,並沒有公開安排和公布他們的調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