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坐在略帶溫熱的沙土上,感受著從橡膠軍靴底部傳來的礫石堅硬,趙毅平淡的臉上看不出絲毫動靜。
“很荒涼的星球啊!”
這是一顆荒漠化嚴重的小行星。也是他所選擇新的開始。
按照法律,構成地球聯邦的人類群體,被分為“公民”和“平民”。
公務員、軍籍擁有者、持照醫生、教師,以及被聯邦政斧認可的所有職業人員,均屬於公民的範疇。當然,縱觀人類曆史,無論任何時期,都會存在“失業者”這一特殊群體。為了把這些人與正常公民加以區分,在人口普查總署中央電腦的儲存信息當中,他們被統稱為“平民”。
有產與無產,成為政斧對普通民眾的價值衡量標準。這一界限,以純粹的數字化形式,被載入憲法,貫穿地球聯邦整個教育係統,成為完全固定在人們頭腦最深處的永恒概念。
隻要在聯邦銀行擁有十萬元標準貨幣存款的儲戶,就是被聯邦政斧認可的公民。
少數被解密的資料表明————這種完全以金錢衡量個人價值的做法,源於第三次世界大戰末期。由於財政來源枯竭,兩大交戰集團在無奈之下,被迫采取這種以財產作為國民身份證明的辦法。按照當時頒布的戰時法令:政斧將按照銀行提供的賬號資金數額,對國民本人進行一定數量的物資補償。大米、麵粉、鹽、糖。。。。。。甚至在那個時候極其珍貴的雞蛋和肉類,都被列入計劃供應物資的範疇。普通民眾根本不可能通過正常方式,從市場上購買到這些東西。為了不被餓死,人們開始“響應政斧的號召”,把僅存的鈔票、黃金、貴重物全部上繳國家,以相當於五十萬地球元(當時)每人的價格,換取到勉強生存下去的機會。
在亂世,這相當於花錢買命。
據非官方統計數據表明,在臨近戰爭結束,也就是人類社會真正步入太空,進行宇宙殖民的最後一年,地球聯邦通過這種掠奪姓的搶占方式,從民眾手中斂聚了近六百萬億的財富。而後,這種原本應該屬於臨時經濟措施的做法,也隨著曆屆聯邦政斧的默許,從上個世紀保留至今。五十萬地球元的活命界限,也因為一次次金融改革,貨幣改製,通貨膨脹以及政斧強製幹預進行限價。。。。。。最終,演變成為現在的十萬元聯邦標準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