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玄池和玄心又風塵仆仆的上路,向著定陽進發。
定陽,古名顧,有顧望九州之意,蓋因定陽位處南北要衝,扼守幽燕,實乃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康朝之前曾被北方拓山族占領,改名盧奴,意為應許之地,含義大概是就此南奪天下,應許於此地之意,然而拓山族的願望被康朝開國皇帝打了個粉粹,康朝太祖將拓山族趕的一路向北逃亡,直至逃入了苦寒之地,至今三百年間不敢南望,也留下了“北狼夜哭,不見盧奴”的拓山族悲歌。康太祖一統天下之後,便定都於此,將盧奴城建造的恢弘雄偉,富麗堂皇,當時前來和親的原依族王廳少狼主一眼就喜歡上了這裏,從此魂牽夢繞,念念不忘,終於在他入主王廳金帳之後,盡起原依鐵騎,意圖順青川河直下康朝腹地,搶奪這富饒的天下,自此拉開了原依與康朝數百年的征伐。至康朝中期,皇帝昏聵,朝政混亂,天下又起紛爭,康朝皇帝為求吉利,將盧奴城改名安喜,以求上天垂顧,然而天下萬民之意方為天意,區區一個名字怎能平息民憤。其時起義者接連不斷,康朝岌岌可危,好在康朝氣運未絕,一位傑出的皇子於此時挺身而出,先是設計奪回權臣的兵權,然後親征南北,平定叛亂不下二十餘處,隨後整頓吏治,再肅朝綱,終於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從此康朝中興,這位皇子也成了康朝的中興明主。這位中興明君十分不喜安喜這個名字,覺得討好意味濃烈,他稱天子理當代上天垂憐天下萬物,當如陽光普照以求山河安定,故而將國都改名為定陽,這個名字也就一直沿用至今,如今也成為了寧朝的國都。
從小生長在西南山林中的李玄池,來到定陽城門外時,長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話,玄心則比他好多了,隻是念了不下百餘句“阿彌陀佛”而已。半晌過後,玄心回過神來,自責的說到:“阿彌陀佛,是小僧著了色相了,尚未達到外物不介於心的境界,善哉善哉。”李玄池也回過神來,拍拍玄心肩膀表示非常理解,畢竟同樣山林裏放養長大的玄心也沒見過這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