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戰爭的濃霧,依然沒有在中國的上空消散。
從抗戰開始至今,在正麵戰場上,日軍氣焰高漲,步步緊逼;國民黨軍步步設防,一退再退。抗戰進行了六年之久,除了僅有的台兒莊戰役、昆侖關戰役、第三次長沙會戰、萬家嶺大捷、上高會戰等少數的幾次勝利外,其餘的戰役中,都未能取得一場久違的勝利。甚至在這時候,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勝利,蘇聯紅軍由守勢轉入進攻,而中國正麵戰場上,日軍卻步步緊逼,氣焰囂張。
中國戰場急需一場能夠鼓舞人心的勝利,人們的目光投向了西南的雲南。
在雲南,有兩個集團軍在編排演練,一個是第11集團軍,下轄三個軍和一個師;一個是第20集團軍,下轄兩個軍,另外還有一個集團軍司令部直屬的第8軍。
同時期,在印度東部,還有一支中國軍隊,也準備投入反攻。
後來的人們得知,這兩支中國軍隊是從兩個方向實施對攻的,一支由孫立人率領的新一軍從印度利多向緬甸北部進攻,一支由衛立煌率領的滇西遠征軍從滇西向緬甸反攻。兩支中國軍隊最終要在滇緬公路上會合。滇緬公路開通,戰略物資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戰場,中國堅持了多年抗戰的疲憊不堪的身體就會注入新鮮血液,抗戰形勢就會立即改觀,抗戰勝利則指日可待。
所有人都知道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盡管進行了頑強阻擊,但最後還是慘敗,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戰略物資和軍事裝備與日本遠遠不能等量齊觀。中日戰爭,這是一場粗壯短小的莽夫與高大瘦削的病夫之間的戰爭,一旦病夫身體康健,短小的莽夫哪裏會是對手!這一點,連日本天皇都看到了,他要求滇西緬北的日軍堅守陣地,切斷中國的生命線,不惜一切代價。
這兩支中國軍隊,被叫作中國遠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