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卷入對日戰爭。
一月後的1942年1月,日軍侵入緬甸,英軍在緬甸防禦。
至此,中國獨立抗戰已達十年,全麵抗戰也已四年。多災多難的中國,終於有了共同抗戰的盟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為什麽向美英宣戰?對此,後世的人們一直心存疑竇。其實,分析當時日本的心理,就不難理解。戰爭,拚的是國力,拚的是經濟實力。中國是大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日本是小國,資源稀缺,人口稀少。但是,自進入近代以來,因為列強瓜分,更因為日本的敲骨吸髓,讓中國變得貧弱不堪。而日本將中國的血液輸入自己的血管後,讓自己變得強大,進而侵略中國。然而,中國挺起了疲憊之軀,與日本頑強抗擊,雖遍身浴血,仍死戰不降,日本被迫進入了持久戰。
日本想要打垮中國,就必須切斷滇緬公路;要切斷滇緬公路,就必須登陸緬甸;而要登陸緬甸,則勢必觸及美英在東南亞的利益;要觸及美英在東南亞的利益,肯定就要與美英開戰。
所以,日本和美英開戰隻是早晚的事情。
晚打不如早打,先下手為強,所以1941年12月7日這一天,日本聯合艦隊向停泊在珍珠港裏的美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爆發了。當日本偷襲成功後,日本上下一片歡騰,隻有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憂心忡忡,他說:“巨人被喚醒了。”
山本五十六預見到了日本與美國的戰爭會以失敗而告終,但是這場戰爭又不能不打。
在日本軍界,山本五十六是一個神一樣的人物。他的地位非常高,隻有乃木希典和東鄉平八郎可以比肩。
可惜的是,山本五十六沒有看到他的預言變成現實的那一天。兩年後,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美軍擊落。又兩年後,日本戰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