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陰外陽,顧名思義,也就是棺材裏麵的材料要安撫死者,棺材外麵的材料要驅趕外界的孤魂野鬼,所以我選擇用槐樹和柳樹做棺材,用桃木做棺槨,以達到內陰外陽的效果。
棺材的結構其實不複雜,棺就是裏麵裝死人的東西,槨則是套在外麵的外棺,而裏麵稱呼的道道也特別多,比如說,我們不能在死人麵前把棺材說成棺材,而要叫做“龍柩”,用來抬棺材的木棍也有講究,得叫龍架。
做棺材的講究很多,許多細節涉及到我們祖傳的秘密,也有些過於複雜,在這裏我就不一一道來了,總之,一副合格的棺材,按照三長兩短來設計就行(兩邊棺邦和棺材蓋稱之為三長,前後堵門稱之為兩短)。
後山材料正好比較多,加上爺爺的屍體就擺在那邊,我領著眾人上了後山,繞開爺爺屍體的方向,在樹林裏就地取材。
我們帶來了一些白酒、香燭、紅布。在開始砍材料的時候,我先跪在地上向四方神靈表示敬畏,灑了白酒,又燒了紙錢和香燭,之後,我看中哪根樹,就在樹的腳下纏上一條紅布,燒點紙錢,然後開始砍。
以此類推,很快就找齊了所有材料,先用斧頭削掉樹皮,在我的指點下,大家夥分工做了棺材的零部件,這其中又涉及到一些東西,比如說,一口棺材做出來,是不能用釘子的,必須以純手工開鑿接口的方式無縫連接,因為屬金的東西,不能接近死人,除非封棺之時,才能用八根長短不一的釘子釘下去,以保證鎮壓住亡魂,民間的說法是不讓屍體跑出來,也就是所謂的防止詐屍。
這些情況,我雖然沒見過,但自古流傳下來的真實傳說,可謂是耳熏目染,第一次親自操刀做棺材,我心裏還挺緊張,就怕哪裏出錯,把爺爺的亡魂搞得死不安息。
棺材成型之時,天色漸暗,過不了多時便會黑,我心裏越來越不安生,因為此刻天上烏雲密布,這是要下大雨的節奏,如果爺爺的屍體再被雨水衝刷一下,那將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