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這位將軍,還不知將軍尊姓大名?”
逃回城的李景隆和吳起連忙感謝麵前之人,要不他帶人救援,恐怕自己這些人都得折在那裏。
“本將乃代郡守將高寵!”
“高將軍,此次你射傷匈奴主帥,看來短時間內匈奴人不會進攻了。”吳起對他拱手說道。
“此次我軍騎兵損失慘重,五千騎兵僅剩五百。這該如何對抗匈奴的騎兵?”李景隆清點完人馬後麵如死灰。
“李將軍,吳起觀此次匈奴人也損失不少,切莫灰心喪氣。”吳起安慰道。
“二位,現在我軍失去騎兵之利,為今之計隻能依靠城牆優勢,將匈奴拒之於外。”高寵分析後說道。
此一戰過後,雙方很默契地選擇了暫時休戰。
而相比較上庸和代郡,荊州這邊的局勢卻是十分緊張。
韓信在攻下江陵後,又招降了兩萬士卒,加上新招募的,現在已經擁兵十二萬了。
趙括站在襄陽城頭,看著城下數十萬敵軍,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趙括將軍,雖然城內守軍隻有五萬,但襄陽城城高厚實,糧草也足夠全城人食用一年,不必過於擔心。”張儀在旁說道。
“現在的襄陽仿佛是一枚釘子,死死地釘在荊州境內。若是被敵軍攻破,那他們便能將戰線前移,以襄陽為依托,荊南四郡為後方,再取江夏和廬江。”
“而朝廷稅賦大多來自江南,要是被叛軍拿下江南之地,那他們便能用江南的財錢輕易再拉起一支十萬大軍,屆時朝廷要剿滅的難度就會增大。”趙括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既然敵軍能如此輕易地攻下江陵,那襄陽城也並非是固若金湯,切莫輕敵!命令所有士兵打好十二分精神,不要被對麵鑽了空子。”趙括隨即命令了下去。
雙方隔著城牆對峙了十來天,無論韓信派人如何在城外挑釁,趙括他就穩坐城中,絲毫沒有出城交戰的跡象。而在城外大帳內,一群人早已經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