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臉上很是開心。
抬手。
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又摸了摸他的頭,感歎道:
“兒子,好好努力,將來若是為父得了這江山社稷,最終還是要交到你的手中的,這麽多子嗣當中,隻有你才有權掌天下的態勢。”
李世民頓時欣喜。
看著李淵,激動道:
“父親,您的意思是,一旦將來我李家登頂那九五至尊之位後,您會將兒子我立為太子是嗎?”
李淵點點頭。
聽到太子二字,他的神情突然有些複雜,臉上閃過一抹心痛的表情,但那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被太子二字占據了所有的心神,哪裏又會注意到李淵這一閃而逝的心痛呢?
看到這一幕。
天下人無不嘩然。
大唐各地。
議論紛紛。
“原來當初高祖陛下真的答應過立太宗陛下為太子,可是我大唐初立之時,為何又立了息王為太子呢?”
“高祖陛下這不是食言了嗎?”
“噓!皇家之事,少打聽,少議論,雖然我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但難免一些別有用心之輩,借此搞事情。”
“太宗陛下如此開明,還有誰敢借此生事,腦袋非給他擰下來當球踢不可,不怕,咱不偏不倚的議論就行。”
有人聽到這些人的議論,悄悄離開了這裏。
不僅坊間百姓在議論。
各地官吏也都在心中分析著。
金鑾殿中。
一些大臣更是歎息:
“高祖陛下要是沒有食言,那後來也不會有那手足相殘之事了,可惜可歎可悲啊!”
“當初太宗被逼無奈,不得不動手,一切都是從這時候開始的,二十六年前,禍根就此埋下了。”
“因果啊!”
不過。
也有人反駁:
“禍根不是從這裏埋下的,諸位忘記了之前的畫麵了嗎?”
有人提醒。
“不是高祖帝要這樣做,而是那個可惡的李平安,是他讓高祖帝答應事成後立太宗陛下為太子,但又要在真正事成之後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