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即為大規模從事農業種植之場所。因為其規模大,可統籌建立灌溉係統,整理土地。除了種莊稼,還可建水庫養魚,山區可以種果樹,放牧牛羊,稻田裏也可以養魚蝦,收獲後的稻草可以做牛羊的飼料,牛羊的糞便可以糞肥田地。在統籌規劃下,可以實現效益最大化……”回答了問題後,楊易開始闡述農場概念,“我大明主要耕作方式是小農模式,自己耕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效率低下。農場采用雇傭製,雇傭流民來做事,按月付工錢。可充分整合利用各種資源,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收益。"
楊易頓了頓,繼續道,"農場對朝廷的收益也很大,農場將超過單個農戶的產出,產出的糧食,雞鴨牛羊可以就近供應京城,降低京城的物價,減少對漕運的依賴。當然,農場由農場主自己投資,朝廷隻需提供土地,不用投資一分銀子,就可以獲得農場收入的分成,這部分分成可以直接入戶部倉庫……"
楊易又向皇帝和眾位大臣描繪出了後世農場循環經濟的模式,什麽糞便作肥、什麽豬鬃做刷子等等。聽得大臣們一愣一愣的。
皇帝和眾位大臣消化了一下信息,現在荒地大把的,不是問題,關鍵是不花一分銀子就能獲得賦稅之外額外的分成收入,這是好事。對於楊易提出的生產經營模式,雖然匪夷所思,但還是可以操作的。畢竟聊勝於無嘛!
溫體仁站出來,"皇上,微臣覺得可行,韃子入侵劫掠走不少百姓,京畿周邊不少土地荒蕪,可以拿來試一試,如果效果好的話,可以全國推廣。"
因兒子之事,甚少說話的周延儒出言道,“陛下,此策不過嘩眾取寵而已。招募流民墾荒已經由地方官府在做,實無必要多此一舉。”
楊易一愣,這誰啊?自己得罪過他?
溫體仁笑笑,“首輔大人此言差矣。招募流民墾荒地方官府確實在做,然而收效甚微。為何?沒銀子啊!墾荒投入甚大,耕牛、農具、種子、開挖溝渠等等。江南富庶之地還好,而北方本就土地貧瘠,有幾個地方官府能負擔得起,很多不過流於形式,無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