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五,定下農場開發方略之後,羅青山、郭連、丘三父子先行率大批軍民前往密豐,整修密豐殘破的城垣,搭建棚屋等等。原本的密豐還算有些底子,有煤窯、石灰窯等等,隻不過破敗荒廢了。他們先行前去打點。
臘月初七,養了半年多的豬終於出欄了,雖然首批出欄的豬不過一百多頭,但是讓所有人都很興奮。出欄的生豬那真是膘肥體壯,體重達到兩百斤左右。此時普通農戶養一年的豬體重也很少超過兩百斤的,大多一百五六十斤。畢竟,在這人都吃不飽的時代,豬要想吃飽更難。加之豬的品種也沒有後世的好,要養到兩百斤太難了。雖然楊易搭配了飼料,但比起後世的飼料還是差些。也沒有什麽添加劑之類的,養到兩百斤隻能靠時間了。
看著一隻隻肥豬出欄,養殖場上下都歡欣鼓舞。楊易除了養雞能手稱號之外又多了養豬能手的稱號。但是楊易還是有遺憾的,後世養到兩百斤出欄的豬可以三四個月出欄,自己還是達不到這種水平啊!
此時的豬肉價格可謂是高不可及。永平市麵零售價格達到七八十文一斤豬肉,京師更貴。大明物價整體水平北方比南方貴。主要原因北方社會動**,屢遭金兵肆虐,金兵每次入關都掠奪大量物資,所到之地將豬牛羊一掃而空,加之兵匪橫行。其次是百姓的財產得不到保障,往往養肥了豬就被有權有勢的人盯上了,使百姓養豬的積極性低。當然也有此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的原因等等。正因為肉食價格高,導致很多人吃不上肉食,身體偏瘦。
楊易能把豬養肥,一方麵是因為有科學的飼養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有官身,雖然官職小,但畢竟是個官,能讓他保護自己的產業。
對於生豬的銷售模式,因為有了肉雞的銷售渠道,楊易也不用多費心,直接讓雞販子們兼職豬倌。豬肉本就是稀缺產品,代理商們非常樂意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