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欣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錯。
果然不久,見王莽一黨逐漸失勢,曾經對新君劉欣若即若離的朝廷大臣們紛紛見風使舵,很快就拋棄了王莽,轉而向新皇帝效忠,向新貴靠攏。
大司馬王莽離職以後,劉欣很快向朝廷大臣征求大司馬的繼任人選。
定陶傅太後的堂弟、右將軍傅喜,成為了大司馬一職的熱門人選。
大司徒孔光,大司空何武等朝廷大臣,不約而同地向皇帝推薦傅喜。
起初,劉欣也不想讓大司馬這個非常重要的三公職位,再次落入外人之手,無法掌控,欣然同意道:
“右將軍傅喜,熟悉政事,胸襟寬闊,正直無私,竭盡忠誠,最合適擔任大司馬一職。”
不想,回到宮中,向祖母傅太後征求意見之時,祖母傅太後卻死活不同意,表示反對道:
“右將軍這個家夥,舉止輕佻,喜歡人雲亦雲,沒有主見,淡薄親情,胳膊肘外拐。他的言行舉止,讓我們傅家、丁家的親屬,都十分失望,不宜擔當重任。”
不僅是傅太後堅決不同意,傅家、丁家的親屬,也一致反對。
見祖母傅太後不同意,劉欣也對右將軍傅喜失去了信心和信任,不再準備任命傅喜擔任大司馬要職。
右將軍傅喜知道自己一向不討傅太後喜愛,心裏沮喪不已,不知道如何補救。
2
實際上,此時的右將軍傅喜,擔任大司馬一職,可謂眾望所歸。
王莽既已從大司馬位置上罷職退下,不問政事,朝廷的文武百官大都希望,右將軍傅喜,能夠順理成章地接替王莽的位置,擔任大司馬一職,安定動**的大漢朝廷。
右將軍傅喜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依然愛好鑽研學問,有大誌德行,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肯偏私,深得漢朝廷文武大臣,皇親國戚,朝野百姓的敬重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