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東漢之布衣天子

第四十五回 漢賢良諫阻皇帝 王巨君韜光養晦

1

那時,前涼州刺史杜鄴,也對皇帝親信駙馬都尉董賢等佞臣,放縱外戚新貴為非作歹,橫征暴斂百姓,禍害朝廷十分痛恨。

見皇帝下旨,征求對朝政的意見,杜鄴遂以賢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問,諷喻規勸劉欣說道:

“陛下啊:

臣聽說陽尊陰卑,是上天之道。因而男子即便卑賤,仍然各自是本家之陽;女子即便尊貴,仍然是本國之陰。

因此,禮教明確規定‘三從’的內容,即令有文王之母的盛德,也必須依附於兒子。

從前,鄭伯放任自己的母親薑氏對幼子的溺愛,終於釀成共叔段篡國的大禍。

周襄王內迫於母親惠後的壓力,而終於遭受流亡鄭國的危難。

漢朝興起,呂太後把朝廷大權,私自把皇權交給她的親屬,幾乎動搖了大漢江山社稷。

臣看陛下登基之初,力求節儉克已,持身以正,想要效法武帝、宣帝,欲振興天下,開創新的局麵。

然而到了如今,祥瑞並沒有應驗降臨,反而發生了日食、地震等天象變異。

黎民百姓都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時刻擔心災難的降臨。

考察《春秋》記載的災異,大多是以景象所指示的含意,作為明確的語言,來警告世人的。

日食頻現,充分表明陽已經被暗陰所侵犯。陰為坤,坤被用來表示地,所以稱‘坤’為‘土’,為‘母’,以安靜閑適為美德。

發生地震,就是陰氣失控,不遵循常軌的證明。

天象的占驗情況,是如此的明顯。臣豈敢不向陛下直言此事呢?

從前,曾參請問孔聖人,盲目聽從父命,是否可算孝順的道理。

孔聖人憤怒地斥責曾參說道:‘如果連是非都不分,這能夠算是什麽話呢?’

孔子讚揚閔子騫守禮,不苟且聽從父母的命令,所行之事沒有非理的,所以別人無法離間,他與父母及親人的良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