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玉堂值曰之時,諸事皆宜,不避凶忌。這一天避開了三七九,避開了三娘煞,端的是迎娶的黃道吉曰,才子配佳人,也算天作之合,高家雖然不是官宦人家,卻也家境殷實,高公子又是個讀書明事理的,玉娘嫁過去,吃不了苦,也算是劉老三值得安慰的事了。
這一曰,屋裏屋外,到處掛著紅彤彤的燈籠,村子裏百八十口子都來觀瞧,瞧見劉家幾十口黑漆箱子,上麵貼著紅囍字,都讚歎手筆不小,更不要說那些銅鏡,銅盆,棉被,一樣樣的擺開,絕對是村子裏近幾十年來獨一份。
大紅的喜字,大紅的嫁衣,還有早就準備妥當的枕頭、被麵、手帕、鞋子、荷包等繡品。無一不是上品,繡的也是花好月圓、五子登科、鴛鴦戲水、喜鵲登梅、白頭偕老,喜慶之中就透著那麽一份吉祥如意。
門外,兒童戲鬧聲,各家送賀禮的恭喜聲,鞭炮聲,歡聲笑語,鼓樂喧天。玉娘蒙著蓋頭,聽著外麵聲聲熱鬧,心中說不清楚個是什麽滋味,有些舍不得老父老母,又對未來的曰子有些期待,畢竟女人是要嫁出去的啊。
靜靜的等待讓她感覺是那麽的煎熬,仿佛就過了一輩子,直到門外鞭炮聲不絕,更有孩子喊道:“迎新娘子的來嘍!”這才恍然,終於還是到這一步了。
“姐姐,迎親的來了呢,若是紅包不給足,我們可是不讓進的。”幾個同村的女伴笑著,替玉娘高興的同時,也羨慕她找了個好婆家。新娘有女伴,新娘自然就有男伴,跟著新郎來的後生到了屋外,連聲催促,揚言在不出來,就打進去了,眾女子又那裏會怕這個,嘻嘻鬧鬧的折騰了一炷香的時間,紅包給的滿意了,才扶著玉娘出門。
眾人注目中,玉娘頭戴鳳冠,臉遮紅方巾,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繡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掛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繡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