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璟隆彰三十二年,七月十三,謹承聖命,昭告先俠英靈,複鮮州之地,再行教化,立英俠塚,傳先俠大義與世周知。”
原緱山皇城門前,從長興趕至的宦官,高聲宣頌。
大璟太子呂思明、夏侯灼、淩沺等人並諸將,站在其對麵,看著那新建成的英俠塚。
雖然淩沺打算回朔北部一趟,也不願和呂思明有何瓜葛,但終究沒有在呂思明趕到之時,便就離去。
而是等了這小一個月時間,等這英俠塚建成。
其實建倒是已經建好多日,城頭並內裏的墳塚,皆用鐵水澆灌一體,用空了緱山城所有鐵器鐵料。
其外原緱山皇城城牆被拆除,磚石拿來將此地修成一個青石殿宇,看上去像一座小城一般。
因為除那數千武人以外,這裏還有數座祠堂,不奉仙神佛祖,而是此戰所有陣亡璟軍將士之靈位。
每座堂前,皆有一座石碑豎立,其上是各軍此戰功績。
堂內兩麵牆壁,也盡是刻字,一個個陣亡將士的戰績功勳,盡皆詳細記錄。
不過主意雖是夏侯灼定的,但也不能用他的名義,而是上請長興,以聖上名義立塚祭奠。
在一封封捷報接連快馬傳回長興,並沿途宣揚開來的情況下,這件事很輕鬆便被通過。
朝中雖有些意見,但在熱烈的民意之下,也沒起到半點兒阻礙。
此時,那宦官宣頌完畢,以呂思明為首,眾人一一上前敬香,讓這英俠塚燃起香火。
“要走了?”眾將拜祭過後,淩沺走向夏侯灼,後者問道。
“嗯。我會直接去青山縣,在那裏跟您匯合。”淩沺點點頭。
現在走,再回來找大大爺同行,那肯定來不及,但直接從朔北部去往青山縣,倒是正好。
接下來兩人也沒有再多說什麽,夏侯灼示意淩沺跟太子辭行一下,便自顧走進塚內,今日的夏侯灼情緒低落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