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璟世家豪門大致分為四個,雍州將門、江南士族、關中世家、北地望族。
其中雍州將門,傳承並不久遠,多是隨大璟太祖起兵,統一中原時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勳之後,世代為將,地位煊赫。
而江南士族、關中世家、北地望族,其實都差不多,沒有特別大的區別,隻是各自形成一個圈子,被人們以地域區分開來。
他們多以書香傳家,但又不輕武事。
於朝堂,最遠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王朝初有之時,其各家先祖,便以淵博學識和過人能力,高居朝堂之上,什麽三公九卿,傳世名將的,世代頻出不斷。
於民間,各世家常有大儒,精通古今學問,建立書院,開壇講學,為天下士子解惑答疑。
這般世代積累下來,門庭顯赫自不必說,也在天下擁有極大的聲名和威望,被萬眾所敬仰。
但是吧,什麽東西時間長了,都會變味,世家大族也是如此。
為了鞏固自己地位,為了不讓先祖顯赫功績被辱沒……
好的壞的原因都有。
他們開始在做很多事的時候不擇手段。
欺占、打壓、構陷等等手段層出不窮。
加之不可能每代都有賢人做主,那麽傳承久遠龐大的家族,良莠不齊也在所難免。
這狂士周正夫不知道多少代的後人,就趕上了這麽一茬事兒。
按周更所言,狂士周正夫死後,僥幸逃過一劫的周家後人,便離開當時的陳齊境內,定居在北地郡,且世代以務農為生,不再出仕。
但狂士遺饋的書籍、學問,卻也一直沒有落下,家中子弟,皆世代學文學理,不曾懈怠。
而到了他這一代,出了他這麽個過目不忘,且才思敏捷的孩子。
這少年心性嘛,自覺自己有幾分能耐,就有點兒飄,有些狂妄。
一次,琅琊陳家一位當世聲名不菲的大儒,在北地郡遊曆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