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者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兒,示意都已經準備妥當。這也是規則的一個設計,避免互相之間窺視,將想要說的核心打在電腦上,確定後就不可更改。相當於是做一個留底,保證比賽的公平性。
主持人擦了擦汗說:“好了,請大家安靜安靜,還是按照之前的順序,先讓推理協會的顧意同學說一說他的選擇和理由。”
顧意清了清嗓子,拍了拍眼前的麥克風,將投影儀打開,用紅外線燈開始指向自己的標題。
“醉酒而死。”
顧意跟著念了一次,聲音堅定。
“任何結論都需要有力真實的證據來驗證。”
投影上一閃,顯出一段文字來。
《舊唐書•李白傳》: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誌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永王謀反,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舊唐書》的修撰距離唐朝滅亡時間並不遠,資料可信度極高,資源豐富。”
慢慢說著,顧意又摁了摁手中電子筆。
“宣城在安徽,夜郎在貴州,相聚並不遠。加上記載說李白是山東人,貴州、安徽、山東都在一條直線上。然而之前宣州正是他自薦給永王的地方,在那裏出過事又回到舊地合情合理。”
顧意的風格比較簡單粗暴,用硬性數據來說話。
“李白好酒,這是毫無爭議的事情。從他比較曲折的廟堂生涯來看,喝酒已經變成了他排遣自我的一種方式。所以在後麵的記載裏大量出現了李白豪飲的記錄……他自己的詩中就不提了。晚唐詩人皮日休《李翰林詩》中說‘竟遭腐肋疾,醉迫歸八極’。這也是直接指出,李白是因為醉酒致命的,就連死也帶著醉意。”
他停頓了下,指向《臨路歌》。
“酒精中毒俗稱醉酒,一次性飲用大量酒精後發生機體技能異常,對神經係統和肝髒傷害最重。醉酒有一個最大的特征,大腦眩暈,臨床分為興奮期、共濟失調期、昏睡期三個階段。興奮期大家都知道,是短暫的亢奮狀態,共濟失調期則是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以及協調發生紊亂,不能保持平痕。昏睡期就是昏迷狀態。嚴重者會陷入深昏迷,呼吸放緩,直至衰竭死亡。所以很多時候醉酒死亡很難事先判斷,特別在唐朝那麽早期,各種醫療意識和知識儲備都不夠的情況下。將一個昏迷的詩人放回**大概是所有人的共識,那樣的話,李白死於醉酒也就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