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肯舅舅的店“秋風館”在遭到道士傘火災後,店員離職,李洛約揪準機會應聘到那裏當臨時工。因為正缺人手,他很輕鬆地談好了一周的價格。開工時間是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老板供應晚餐夜宵。大多數時候他就報菜名,上菜,招呼客人。廚房裏有一個不喜歡說話的廚子,也是鍾點工,忙完中午和下午兩個時間段就離開。
老板不是玩電腦就是看街道打瞌睡,非常沒有幹勁。現在有很多人不用為生計奔波,但是生活中要找一點樂趣和工作感覺,老板就屬於這個群體。
“秋風館”的招牌菜叫做“秋風燒”,聽起來很有意境,實際上是一種炒雜燴。先猛火幹炒,再用荷葉包好放在瓦罐裏,用特質的肉汁飯搭配。除特色菜之外,店裏其他餐點無非炒麵炒飯拉麵砂鍋。大火後,不少器具都沒有新置,廚子常用力摔炒鍋發泄心中不滿。
老板被道士傘騷擾後倒是淡定,不愧是有錢人。
沒錢是買不起鑼鼓街商鋪的。這裏很早就是菜市場聚集地,城市整改之後,商鋪卻不見減少,平時一派紅紅火火。然而遇到下雨天,整條街的店主態度都變得很消極,好多索性直接關門放假。
“都是怪傘惹的禍。”
老板這麽歸納。
李洛約則想著辦法套話。
“老板娘會不會來查崗啊?”
“沒有老板娘。”
“老板你挖鼻子挖得流血了……”
“有嗎,還不拿紙巾給我!”
“老板你看,好多道士。鑼鼓街很受道士歡迎啊。”
“這群牛鼻子老是走來走去……”
老板說起道士就變得憤憤然。不僅僅是他,鑼鼓街的生意人對道士都沒有什麽好感,彩票鋪、糕點店、東北菜館,隔壁煙酒鋪……不是說他們對道士有怎麽樣,不過眼裏的排斥感,明眼人都看得到。
阿肯給李洛約的複印紙裏有道士的典故。鑼鼓街和道士原沒有交集,直到十幾年前某晚。鑼鼓街極為有名的太和飯莊來了兩個饑腸轆轆的本地道士,從白鳥觀下來化緣。他們在餐館裏大吃大喝,付賬時發現身上財物被盜,咬定店裏有小偷。店主是北方人,脾氣火爆,一頓拳頭將吃白食道士掃地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