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麵前有兩個巨大的台子,第一個上麵擺著一堆散碎的零件。第二個上麵是一個與人等大的銅人。
“這是什麽啊?”李成風瞅著那堆零件發傻,這一大堆東西,多達上百件,又是隼牟,又是粉末。
許三寶卻是相當震驚,這些零件裏有八個金蟬和八個龍頭,是其中最明顯的特征。
許三寶當即道:“這是候風地動儀。帶八條甬道固定都柱和推力板機關的張衡候風地動儀。”
看來,是要能夠組裝起地動儀了。但是這個考題絕對不僅是組裝零件這麽簡單,因為涉及到底座的木製隼牟結構,以及金屬的焊接。
那些粉末乃是焊接時要使用的錫料和催化劑。
這個木質底座大有文章,四邊都有木匠常用的氣泡水平儀,乃是尋找地平麵所用,若是不將地動儀放在水平儀底座上,就放不平。
李成風驚道:“若是不同時精通木工、鐵工、機關,誰能過得了這一關啊!”
地動儀乃是皇宮才有的東西,一般老百姓誰曉得這個。而且張衡當年作為技術型人才也不受待見,因為準確預測了地震,反而導致太監們怕被揭短,而在漢帝麵前說他的壞話,因而被調離。
許三寶前世也隻見過地動儀的複原圖而已,不過這段時間他跟著宋應星等人實在學了不少,又鑽研過《奇門機關》這本神書,當下微笑道:“我能。”
隨即動起手來,仔細思考,逐一拚湊。這玩意兒真的動手去做,可是比書本介紹的複雜多了。張衡用了一百多個零件來達到精確度,遠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許三寶若不是主持了半年多的工坊研發機甲,學了許多這方麵的知識,這時便要傻眼。光是底座的隼牟結構,後世便已經失傳了,若沒做過,絕對拚不起來。
許三寶足足做了兩個時辰,才把這個候風地動儀完成。完成之後才發現,底座可以非常吻合地將四腳插入台子預留的孔隙當中,粗細形狀都有分別,以區分東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