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稷下學館匯聚天下名仕,可謂是百家爭鳴,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當初的諸子漸漸退出曆史舞台,但他們的徒弟傳人卻繼承了原有的理論體係,進而發展出更多的學術流派。
秦國自大良造商鞅至現如今的相國李斯,法家學說一直為秦國學派主導,而且也令秦國國富民強,最後走上了統一的道路。
雖說法家學者受到重用,但並不代表其他學派不被重用,始皇帝善博眾家所長,不但在天下尋學者入鹹陽為博士,而且也允許淳於越這種儒家學者在朝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言論。
所以如今這廣陽大集,與其說是眾家爭其所長之地,更加是一個名利場,隻要自己的政見能夠傳到始皇帝耳中得到重用,那麽自己的觀點學說就有可能成為新的帝王之術!即便是被郡守縣令看中,那麽恐怕也能就此飛黃騰達。
文人們目的性變得勢力了很多,而廣陽的商家也打蛇隨棍上,據說幾個大戶集資蓋起一座大集論學會館,說是會館其實更像是個戲園子,中間搭台讓文人們上台駁論,將武鬥改為文鬥,而台子四周則安排百餘個坐席,可以讓人參觀聽論,商家借此收取坐席的費用,並且外賣一些酒水點心,據說生意好得很,地方稅收光是這個大集就能占了三成。
“這群酸儒自視高的很,而且他們多發表驚世駭俗的言論以此引人注意。”白止早就給了店家塞了賞金,所以集會上給他倆留了一個比較好的位置。
白止在大集辯論之前給蒙樂提了個醒,說等會兒萬一有人說什麽大逆不道的話,也盡可能忍耐一下,畢竟白止帶蒙樂來是為了開心的,別到時候弄得盡興而來掃興而歸就不是白止的本意了。
蒙樂在鹹陽不止一次跟公子扶蘇參加聚會,那些所謂的大儒高傲的很,而且他們的言論多與現在的秦政不符,那個時候蒙樂年輕氣盛常常跟大儒辯論,而扶蘇也不止一次因為蒙樂的魯莽去親自道歉,扶蘇和蒙樂說過,即便是那些大儒的話聽起來狗屁不通,但其中隻要有一句是利國利民的,那麽他就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