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戴晉人曾為魏惠王講過一個故事。”蒙樂以典故開頭,果然台下眾學者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來,有些人似乎想起了是什麽故事,於是會心般點頭微笑。
有一隻蝸牛,兩隻觸角上各有一個國家,一個叫做觸氏,一個叫做蠻氏,這兩個國家互相爭鬥多年,每每交戰都要死傷萬人,從一個國家追擊到另外一個國家要數月時間。
聽到這裏,蒙樂再次停頓了一下,因為他聽到台下有人輕笑。
蒙樂點頭道:“當初魏惠王也是這番想法,他覺得戴晉人講的不過是個笑話,但這個故事深層次的含義,我想大家都懂。”
“這天下到底有多大?誰能說得清?”蒙樂環視台下眾人:“雖大秦統一天下,但這天下就隻有這麽大麽?”
“蒙恬將軍北驅匈奴擴疆百裏,任囂將軍剛剛平定南越成立三郡,而我大秦疆土東有濊國、箕子朝鮮,北麵仍有匈奴不知多少土地,西北有烏孫和月氏、西部尚有羌民,這天下之大恐怕非人力可以丈量,而我大秦所得之土地恐怕百不足一,如果將秦土和天下相比,諸位之前在這裏討論的論題孰輕孰重?天高地闊日升月落,個人的一點得失與之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蒙樂這番話說完滿場肅穆,每個人都在斟酌和品位蒙樂所說的每個字,前有古人今有來者,在天地之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突然變得渺小起來。
“如今看似我大秦奪取江山,但誰能保證在這江山之外,還有另一或數個比大秦還要龐大的國家,他們枕戈待旦、蓄勢待發?誰能保證明天就不會有另外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扣關而入?”蒙樂稍微放緩了一些語速:“當然,我所說的或許是危言聳聽,或者永遠也再沒有外敵入侵的威脅。”蒙樂話鋒一轉。
“但在下請各位回憶一下,這中原大地自春秋至戰國到如今,前後五百餘年,哪一年未起兵鋒戰火,哪一國得以安穩求存?春秋爭霸、戰國圖謀天下,而這天下間有誰能夠獨善其身,而誰又能保證自己可享一世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