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維斯帝國是以教會為主體的特殊帝國。教會則是這個國家權力與政治的中心,所以在中央區“聖殿”之外普通民眾們居住的區域裏設置了大量的教堂。
這些教堂和一般的神職設施不同,它除了基本的教會職能外還充當了這裏的“領主居城”,擁有著對其周邊區域進行管理的權利。
在“領地”內的公民有著定期上交一定量的糧食或者物資給本區域內教堂負責者的義務。負責者在留下一部分在本教堂使用的物資後,需將多餘的糧食與物資轉交到“聖殿”。
雖然原理同君王製的稅收類似,但有少許的不同,這個“稅收”並不是強製的,就算不自覺交付,也不會有人去討要……隻不過不去給教廷“交稅”的個人或者家庭就不會受到教廷的“庇護”罷了,他們是不允許踏入教廷設施的“自由者”。
所謂“庇護”就如同字麵的意思。是指由教廷的人員進行的治病、療傷、護衛等事情,若不受庇護、不準踏入教廷設施的人就無法享受這些。若生了重病、受了重傷就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在平民的世界裏不論是療傷治病還是驅除詛咒的手段都極其匱乏、單一,無法依靠教會的下場可能隻有“死亡”。
所以在這個赫爾維斯帝國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教廷的“信徒”,也可以稱之為這個帝國的“公民”。
一般來說,隻要在教廷中擁有了“神官”的地位就能有資格成為擁有領地的教堂管理者。於是整個帝國內並不缺區域的管理者,因為“神官”並不是太高的階職。
而庫洛斯這種擁有“審判者”身份的人幾乎是沒有“機會”能擁有領地的。“審判者”坐擁著整個帝國最奢華的中心位置,而且並不用對周圍的任何地方、任何事操心煩神。但是他卻很幸運,在這神官眾多、領地稀少的環境下——管理東區的一位老神官就在上個月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