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開始憤怒咆哮的時候,這往往意味著他的心情處在最脆弱的階段。
在這個時候聽到的事都是有價值、可參考的,但許佳認為自己還是得多加小心。畢竟,他並不清楚孫吾的所謂“憤怒”與“咆哮”是否隻是為了欺騙自己而編造出的謊言。
他試圖在心中建立一個簡單模型,用以推測這兩人的關係。
“……”
當然,這樣的模型隻能建立在孫吾所說的一切都是事實的前提下。
孫吾表示,他是新龍魂團的隊員。
由於在此之前自己從未對孫吾主動提及過龍魂團和新龍魂團,所以,他既可能是新龍魂團的成員,也可能是發現新龍魂團“遺跡”或與其接觸過的外人。但還有可能是BE集團的員工,而這點則建立在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BE集團想讓自己看到的這一基礎之上。
倘若孫吾是外人,如其它國家的探險團或其它國家的間諜——那麽他撒謊又是為了什麽呢?
在許佳看來,在假定孫吾為外國間諜的情況下,此人在擊倒自己後最應該做的事是嚴刑逼供或滅口。他沒必要長期逗留在這兒,而是該在拿到想要的東西後盡快離開——綜上所述,許佳推測孫吾應當是新龍魂團的一員,或是他直接隸屬於BE集團,是所謂“社會學實驗”的一份子。
倘若是後者的話……哼。
後一種情況,沒有繼續思考的價值。
正因如此,許佳覺得自己隻能將孫吾往新龍魂團那方麵想。
而倘若孫吾是新龍魂團,在他指責“昏迷者”同為新龍魂團成員時,便又出現了新的不同假設。
1.昏迷者確實是新龍魂團的一員。
2.孫吾見過昏迷者,但昏迷者卻不是新龍魂團的一員。他撒謊另有目的。
3.孫吾沒見過昏迷者,他之所以要這樣說是為了幹擾許佳的思考。
三種假設,均有較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