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楊皓搖頭說道。
這就是他的準則了,日後教他兒子也是如此。
古時候有一位叫馬鈞的人,他改進了織綾用的提花機,並製造了用於灌溉的翻車,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可是因為他地位卑微,又有口吃,所以經常遭到眾人的非難和嘲笑。當時有一位學問大家傅玄挺身而出,奔走遊說於許多達官貴人之間,要求重用馬鈞,並著書立傳,詳細記載了馬鈞的創造發明。
楊皓想到當年太師認可並賞識自己,足以士為知己者死啊。
而他今天也是要堅定立場,君子處己卓然守正,而始終極其堅定,決不致欹邪傾側,倚靠在一邊,此非以義理自勝其私欲者不能也。
君子之強如此,天下之物無有能屈之者矣,豈非汝等學者之所當強者哉!
“楊皓啊,你可明白拒絕了我跟陛下,是意味著什麽嗎?”盧洪景冷笑幾聲,說道。
“在下明白。”楊皓點點頭,卻不後悔。
“天星子說過他是人皇,你們就真的這麽想了嗎?”盧洪景出言譏諷道。“可是這樣的人,現在能夠給你們什麽呢?以後又能夠給你們什麽呢?這就是所謂的人皇嗎?”
“希望啊。”楊皓說道。
“什麽?”盧洪景一愣。
“希望啊,劫難來臨可以一往無前之人,可以毫不猶豫走在前方的人。”楊皓回想著往事。“我少年時候也曾在碼頭扛包,有些工頭克扣的厲害,苦不堪言。然而見到過有的人能夠親自動手,身先士卒,那時候我們便覺得這樣的人是可以追隨的。這人比我先發家了,一直是我的榜樣。”
“殿下正因為武道專注,以後有大成就,而不是需要盛世之君!”
所以天星子也很推崇,認為他能夠成為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