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趙光義精神稍好,便掙紮著起來上朝。對趙光義來說,上朝才是良藥,隻有坐在朝堂上,他才能精神抖擻,睥睨四方。
“眾位愛卿,近日可有什麽事?”趙光義問道。
呂端和寇準各自匯報了幾樁政事,也都不是什麽大事,便匆匆結束了。這時,一向膽小謹慎的虞部員外郎馮拯站了出來,手捧奏折說道:“皇上,微臣有本要奏。副宰相寇大人囂張跋扈,公報私仇,做事不顧朝廷律法,全憑個人一己喜好。自他入主中書省以來,至少有二十多人受到他無端打壓,或貶官或降職,請吾皇做主。”
眾人都大吃一驚,馮拯與寇準的恩怨他們都知道,但卻料不到馮拯敢對寇準發難。
大宋自開國以來,每年都舉行春祭,祭祀完畢後,所有大臣都要官升一級,具體職位分配都是由中書省在操作。近幾年來都是寇準一手把持的,因為呂端早就老糊塗了。
寇準的性格剛直暴戾,強勢無比,再加上位高權重,做事情難免鋒芒畢露,在給群臣分配蛋糕時,得罪了不少人。
那一年,他特別不喜歡馮拯,春祭時便將他的職位排在後麵,於是一批原本比他職位低的人現在都高過了他。第二天在給皇上送奏折時,工作人員沒有注意這一變化,按照慣例將馮拯的奏折仍然放在前麵遞上去。寇準知道後大怒,說馮拯不守規矩,還當著文武百官向皇上作了匯報。趙光義當然嚴厲地批評了馮拯。
馮拯委屈、冤枉、惱火,但不敢反抗,因為他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這些年都忍了。
然而一夜之間,這個原本忍氣吞聲的馮拯突然膽大起來,這又是為什麽?
趙光義皺皺眉頭沒有說話,王繼恩下去將馮拯手裏的奏折拿回來呈給皇上。趙光義翻開一看,裏麵羅列了二十多名被寇準無故降罪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