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年間,在繡林城界山口,有一座大宅院,兩扇高大厚實的朱漆大門前,佇立著一對威武的石獅,顯得氣派堂皇,盛氣淩人。宅子的主人姓葛,叫葛常青。
葛常青早年曾在紫禁城當差,伺候過末代皇帝溥儀,由於他為人八麵玲瓏,處事精明周到,很得溥儀信任。直到溥儀被趕出北京城,後來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東北成立傀儡政權“滿洲國”,都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日本人投降後,“滿洲國”隨即解散,溥儀被迫逃亡,葛常青失去了依靠,隻得獨自回鄉養老。
葛常青平時嗜好搜羅字畫藏品。當年溥儀被趕出京城時,他趁亂從皇宮中盜得不少古玩字畫。“滿洲國”解散時,收藏在長春“皇宮”的大量珍寶字畫,隻有少數被溥儀打包帶走,剩下的都被侍衛隨從哄搶一空,葛常青自然不甘人後,上下其手,又撈得不少寶貝。
離開溥儀後,葛常青自忖在東北無法立足,便帶上自己掠劫來的珍玩字畫,悄悄回到位於湘鄂之邊的老家繡林城,將從皇宮中偷盜來的珍寶兌換成銀元,購置了這所宅院,又在後院辟了一處密室,專門用來收藏自己掠奪來的珍稀字畫。
在他的眾多藏品中,有一件鎮宅之寶,那就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乃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先是被北宋宮廷收藏,金兵南下時,此圖被人趁亂從宮中盜出,流落民間。元朝建立後,《清明上河圖》被收繳入宮,為皇家所有,後卻被裝裱匠人用臨摹本掉包,偷盜出宮,賣入民間。明嘉靖年間,此畫為奸臣嚴嵩所獲,嚴嵩罪行敗露被抄家時,此畫作為公物被收入宮中,但很快又被太監盜出。
明亡清興,《清明上河圖》輾轉數人幾次易主後第四次入宮,藏於紫禁城延春閣內。清朝敗亡時,遜帝溥儀以賞賜為名,將宮中重要珍寶字畫偷運出宮,《清明上河圖》就在其中。這些字畫珍玩先存於天津租界裏的張園內,“滿洲國”成立後,又被溥儀帶到長春,存於“皇宮”東院圖書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