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明嶺縣。
平靜祥和的地方,北有一座遮天蔽日的大山,名曰黑虎山。
縣城外有渡口,沿青州境內嫣河支流而下十日,可達大世三大府之一的天南府。
青州天南府由康王周邈所鎮守和管製。
明嶺縣土地貧瘠,糧產匱乏。接連兩年青州南方多澇,讓縣城人口從五千戶銳減至一千戶。
這一日,從明嶺縣東南方向趕來一群難民。難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其中有兩個男子,一個青衫三十餘歲,一個二十出頭年紀,穿著幹練的短衣。
兩人同逃難難民顯得格格不入。城門口有人大呼:“快走啊,城中紀家米鋪正在施粥,去晚了就趕不上了。”
“有粥吃。走啊,咱們走!”難民蜂擁而入城門,一陣浪般卷向紀家米鋪。
待難民趕到紀家米鋪時,米鋪前前後後早已圍滿了三層人。一張張饑餓的麵孔望向施粥的米鋪夥計,夥計們手裏不停歇地舀粥、放粥,轉眼工夫,三大鐵鍋的米粥已經見了底。
“停下來!”一個穿錦袍掛玉佩的青年,從米鋪外走了過來。
“少爺。”米鋪夥計連忙招呼。這青年正是紀家公子,紀家米鋪的少東家,紀梁。
紀梁身後跟著一位身姿輕盈、麵容姣好的婦人,乃是他的娘子,寧素琴。
“你們這是在幹嗎?”紀梁麵帶不悅,低沉問道。
“回少爺,我們按照老夫人的命令,在放粥。”米鋪夥計回答。
“胡鬧!老夫人歲數大了,腦袋不靈光,你們這一幫人也都腦袋進水了!”紀梁捧一把折扇,將折扇在手掌一扣,道,“這兩年青州境內都鬧饑荒,最寶貴的就是糧食。這等同是數不盡的銀子,讓我把銀子施舍給這群叫花,休想!”
“收攤!”紀梁喝道。
米鋪夥計麻利地收拾了攤子,更多沒有得到施粥的難民哀求著,叫嚷著,希望紀家米鋪可以再多施一點米粥,隻是紀梁已督促夥計封了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