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上海的故事,是我喜歡的上海,我生活過的上海,同樣也是我沒有存在之後的上海。2016年之後,我便搬離上海到了北京,而後卻反複寫著上海的故事,故事中的林安娜和吳悠是我心中必須要書寫的兩個人物,一個驕傲,一個倔強,她們是我們這一代聰明人和上一代精明人的代表。
寫這個故事的初衷是對林安娜的記錄,幾年前,我曾在工作中交往過的一位職業女經理,她在人生風光的時刻失去了她心愛的女兒,一場意外,把她的人生徹底打入低穀,在許多次的飯局上,不止一人對她優秀的女兒進行表揚,可她卻並不將其當作談資,或是有更高的目標,或是對這種優秀看作一種努力人生的平常,但是在她失去女兒之後的很長時間內,我甚至不敢和她說話,害怕碰觸她的傷口,可想到工作期間她對我的照顧和關注,很多時候像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於是我想把她的故事寫下來,這便是林安娜的原型。
而吳悠,在讀過這個故事初稿的讀者反饋中,會覺得吳悠相比林安娜會單薄不少,她沒有那麽豐富的閱曆,橫衝直撞,甚至在自己的固執中吃虧,可她依舊敢愛敢恨,勇往直前,我在幾次調整之後,最後放棄了捏造吳悠的想法。因為她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樣子,對自己堅定的事情絕不後悔,哪怕總是麵撞南牆,她也不是那種心思細膩的女英雄,而是漏洞百出,卻精力充沛的普通人,我喜歡有缺點的人物,這是我認為的一種真實。
為了這本小說,我潛入廣告公司進行了長時間的搜集和探索,為了更真實地接近廣告行業的每一個人,或許他們依舊有很多不足,但我還是想把我看到的,我了解到的,甚至對女性關懷的那一麵表達在故事中。
2022年的上半年,上海經曆了疫情發展以來最嚴峻的考驗,而我的故事停在了2019年最後的日子,那是疫情前美好的樣子,每個人都自由、放肆、毫不忌諱地生活,曾經那是我們的日常,在這兩三年裏卻變成了一種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