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標準答案: 四鄰不安

後記 開燈記得關窗簾

在路上,在廚房水槽前,在夥伴們出去抽煙突然空下來的會議桌前,開始醞釀殺意。

沒有做刑警的親友泄露卷宗,不借鑒社會新聞裏的血案糾紛,觀看影視劇也常因“不忍其觳觫”而掩目回避。

於是我寫的,隻是日常生活的“非常規推理”,就這麽“輕輕一推”,賈島進了朋友的院門,那聲“吱呀”驚動了宿在池邊的小鳥,拍著鉛灰色的翅膀向鐵灰色的夜空遁去。我“殺”人了,卻不需驚動警察大駕。

普通人鮮少抵達一決生死的險境,可是生活中總有些咬齧人的煩惱與憤恨:無解的困局,天網疏漏的惡人;痛楚像浮瓢,你拚命按捺,它總倔強探頭;此路不通又無法另辟他途的奈何橋、窮途;鐵骨石硬、粗糲得無法自行消化的受傷。張愛玲路遇警察鞭打少年,便“惡狠狠地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裏飛出小刀子”。如果把胸中恨意往前那麽輕輕一推,如果把眼睛裏的小刀子變成真的刀子,就可以殺人了。

《非標準答案:四鄰不安》恰好四個故事:《九彩灘》裏是旅行團裏的年輕媽媽命喪風景區,《聽濤台》裏擾民的廣場舞大媽與揮鞭老漢相繼陳屍,《自滿鎮》裏中年女性溺水身亡,《美譚山》裏貫穿著一種有害的行為,卻無人受傷,更沒死人。

“非常規推理”懸疑故事,有一些輕捷的殺人方法,輕倩的轉寰之趣,談不上有多燒腦,卻也與意外狹路相逢。更兼,殺人隻是故事之魚的主幹骨,皮外有鱗,肉中有刺。《美譚山》是“無可無不可”的人與“必須如此”的人磁性對撞,《九彩灘》主人公旨在“補救”,著眼解決方案,《自滿鎮》關注人們的自救本能,互相鼓勵著表達對現實的滿意,失意剛剛湧起,就有豐沛的自滿來抵擋,哪怕虛構。要不然呢,難道去死?《聽濤台》其實有比殺人更悲慘的暗流,將世上最珍貴的一次性用品———人生虛擲於長久的忍耐最殘忍。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