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把追悼會的事兒忙完了,館長舒了口氣,李明也舒了口氣。
李明通過調查,不僅沒有發現謎團的答案,反而使得自己陷入了更深的謎團中,他怎麽也不會想到古劍竟然在館長那裏。還有,王醫生怎麽會失蹤呢?
無論如何,他們是該出發了,館長收拾好一切,就通知李明兩天後出發。
因為這不是正規的考古項目,而是個人的考察,又不想驚動別人,所以一切的設備還必須從黑市裏買,不能夠過博物館這道手續。館長讓李明去辦。
有些正規的考古工具因為人少的原因,還不能用,還必須用土夫子的方法。用土夫子的方法就必須用土夫子的工具,而這些工具,博物館是無論如何不會有的。
最最主要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洛陽鏟。說起洛陽鏟的曆史,可能各位讀者都很清楚,是一個叫李鴨子的人無意間發明的。被廣泛運用在土夫子的工作中。
由於其真的很實用,所以它已經演化成當代考古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這麽說,你洛陽鏟買瞎了,你整個活動也就瞎了。
正規的洛陽鏟是很輕便的,黑市上的,由於要保持它有足夠的強度,都用上好的鋼製成,一節一節的連前來有十多米長。
還有一節一節的連起來有二三十幾米的探針,俗名叫地鼠鑽,由一節一節的螺紋鋼鏈接而成,最下麵的一節被削成尖狀,足夠深的大墓用洛陽鏟肯定有些吃力,地鼠鑽就派上用場,由於其尖細,很容易打入地下,也是土夫子必不可少的工具。
接下來就是蜈蚣梯,由於盜洞狹小曲折,一般的梯子是很難放入盜洞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他們也把梯子分成了一節一節的。
蜈蚣梯,每一節是由一根兩頭帶著掛鉤的粗木棍和釘在他們上麵的橫木棍組成,形狀如“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