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拍案道士

第92章 離開北啟

要說這‘紀文堂’的曆史可真夠久遠了,在開國皇帝李襲尹在位晚年創辦,在此期間主持和興辦書院的一代宗師,如莫懷熹、張一栻、陸九沅等人更是文采非同凡響,就算那時三年一中榜的新科狀元,文采也不及他們的十中之一,這幾人都是前朝不可或缺的內閣大學士,由他們教導學生學習讀書,那些年皇室子弟無一人是空有其表的爾爾之才,個個拎出來都是比科舉頭名還要勝上幾籌。

莫懷熹在此主持講學期間,常常寓講說、啟迪於休息、遊樂之中。莫懷熹還認為寧靜雅致的環境可以去除塵世的渾濁,秉存人間的道氣,有益於人們凝心聚力,潛思進學。

莫懷熹還通過“講會”製度,來擴大教授範圍,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活躍學術氣氛,學生無一人不覺得有趣。

理學大師莫懷熹和心學大師陸九沅,在江南信州鵝湖寺公開進行有關“心”與“理”的大辯論,即北啟曆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講會”製度鼓勵不同觀點的學派平等地開展爭辯,通過參加“講會”活動,使書院的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學術興趣,學生們自然樂在其中。

莫懷熹主張“居敬”,何為居敬?

舉個例子,就是老師提倡半日靜坐,半日讀書,認為由讀書、涵養而上通天理是漸悟,“一旦豁然貫通焉”則是頓悟。而靜坐、內省和居敬,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必要階段。

後來到了惠帝李掌高在位期間,莫懷熹,陸九沅為首的幾位一代宗師相繼去世,後來教導皇室子弟讀書學習的大多為一些庸庸之輩,就那種淺顯的水平也能混上個大學士當當,水平一般也自然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毫無教學方法,規章製度和學習手段無一不是古板拘泥,在書院讀書的那些皇室子弟和重臣子弟,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上教導他們學習的老師,時常能夠看到書院內閣的書桌上睡倒一大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