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再說說劉建國方麵的調查進展。
和堯舜討論過案情後,劉建國也繼續馬不停蹄地進行調查,調查的重心也朝李誌的身上進行了偏移,尤其是查李誌和陳可嵐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
雖然調查舉步維艱,但是總算努力沒有白費,一條新線索的出現,讓他異常興奮。
他在調查陳可嵐的時候,查到早年陳可嵐和養父母住在一處四合院,院子裏總共住了六戶人家,之後拆遷,幾戶人家就各自找了暫住地,回遷房蓋好後,六戶人家又搬進了同一個小區,不過分散到了不同的樓裏。
因為他始終懷疑李誌和陳可嵐之間存在某種關係,眼前的查不出結果,隻能把時間往回推,追根溯源。
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時過境遷,六戶人家有四戶已經賣了房,去了外地,但好在還有兩戶隻是把房子出租,找到他們本人並不困難。
劉建國也找到了兩戶人家,向他們了解了情況。
當年六戶人家裏,其中一戶姓陳,正是陳可嵐的養父母;另一戶姓李,是李誌的父母。至此,李誌和陳可嵐之間那條原本模糊的線終於變得清晰了。
當年院子裏的幾戶人家關係相處都比較融洽,幾家的孩子平時都在一起玩,雖然知道陳星的問題,但都沒有排擠他。而因為陳、李兩家是緊挨著的,所以兩家人的走動最頻繁,關係也是最好的,李誌和陳可嵐的關係也是幾個孩子裏最好的。因為李誌比陳可嵐年長幾歲,所以經常會教她一些功課,也會時常幫著陳可嵐一起帶陳星。
回遷後,因為幾家都分散在小區不同的樓裏,聯係也少了,所以之後的情況就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了。唯一知道的就是後來李家賣了房,搬去了外地。
鄰居對李誌的評價是孩子很乖,很聽話,也很有主見,學習是幾個孩子裏最好的。而陳可嵐話不多,雖然年紀不大,但很懂事,也很照顧陳星,而且長的漂亮,雖然不是陳家親生的,但夫妻倆都很喜歡她,視如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