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天災:開局囤積物資,開辟工業5.0

第八十四章 諾亞方舟計劃的可行性

“諾亞方舟計劃?”蘇墨對上帝不太了解,迷茫確實合理。

可蕭蕭卻告訴蘇墨:“諾亞方舟是根據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

“但如今是工業4.0-4.5區間,隻要我們江南三省市所有幸存者齊心協力,肯定能打造鋼鐵大船。”

“我們暫且將虛構的鋼鐵大船為‘諾亞’。需要滿足人類所有生活條件,且載人量必須超千萬級別。”

蕭蕭雖然構造出一幅宏偉藍圖,可真要實施起來,難如登天。

直接說出最令人揪心的問題,就是在載人量要突破千萬級別人口,那需要多大的大船?

以現在的科技,如果是末世前或許能造出十萬級別鋼鐵大船。

十萬級別和千萬級別,差距太大了。

何況江南三省市人口就超一億人口,如果要容納所有江南三省市人口,需要十艘諾亞方舟。

“《2012》看過沒有,可那種級別的諾亞方舟並非我們的終點。”

哪怕末世有一月,蕭蕭對科技沒有任何失望。

基礎物理有一百多年沒有發展,人類基本被束縛在地球。

從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到1969年美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陸月球,間隔隻有66年。

本來要以月球為跳板,在20世紀登陸火星,可未能如願。

直到2030年聯合五國共同發射烈火朱雀-奧林匹克火箭,成功登陸火星南極,標誌人類從衛星級跨越到行星級。

2050年,華夏和美國發射神龍-獵戶座火箭,登陸水星。

2083年,華夏和美國聯合探測器抵達比鄰星B,拍攝三位恒星照片。

2099年,也就是末世爆發前一年,人類在火星駐紮人數在104人。華夏50,美國50,歐盟3,東瀛1。

如果將火星開發出來,那暴雨末世帶來的困境基本可以迎刃而解。

華夏和美國聯合火箭,其成本十分低廉。

可問題就出在火星改進計劃一拖再拖,根本沒有未來希望。